最近在門診接到一些家長的咨詢:孩子開學就要第一次住校了,孩子會不會不適應住校?孩子如果不好好吃飯、熬夜、和同學關系處理不好怎么辦等等的問題。其實這都是父母“分離焦慮”的體現。
今天就請家長們走進二院科普,來一起聽一聽市二院精神衛生科專家敬波為我們科普的“分離焦慮”的應對方法。
什么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其實最開始是用來形容孩子的一種心理現象。我們經常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剛入園的小朋友,他們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黏在家長身邊不讓家長離開……這些都是"分離焦慮"的表現。
對于擔心憂慮孩子第一次入園、第一次住校、第一次進入社會等等情況的父母,也存在“分離焦慮”。有時候,父母比孩子的“分離焦慮”更嚴重。
造成父母分離焦慮的常見因素有哪些?
1.不放心由別人來照顧自己孩子
孩子第一次住校后周圍只有同學和老師,很多家長都會過度擔心孩子一個人在學校的生活,比如吃不好、睡不好、會不會受欺負等等。
2.不愿意放手
在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孩子突然要慢慢離開自己一個人生活,很多家長心里多多少少都會有別扭難受的情緒。但長期而言,如果父母還沉湎于對孩子生活的掌控,不愿意放手,這不但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獨立的機會,也會阻礙父母的自我成長。
3.對孩子的生活過度包辦操心
有些父母愛包辦孩子的生活,只希望孩子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而不用為其他事情操心。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掌控欲和控制欲就會增強,同時孩子的獨立自主性也無法受到好的鍛煉。
父母應該如何同孩子一起擺脫“分離焦慮”呢?
在這里我給各位家長提供幾點建議:
1.提前在家里練習分離
平時可以讓孩子起床后自己鋪床、自己做飯、自己倒垃圾、自己清理衛生、購買生活物品等等,這在緩解父母"分離焦慮"的同時也教會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
2.有正式簡短的告別儀式
和孩子分開的時候一定不能偷偷走掉,給孩子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不僅是給孩子一個心理鋪墊和鼓勵,同時也是給自己的一個信號:我們需要分開一段時間。我們要走的時候,一定記得別拖拉,簡短告別后迅速離開,保持告別儀式的完整性。
3.學會放手,給孩子做好心理預期和練習
給孩子做好心理預期也是給自己做好心理準備,在孩子入校的前期,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準備各種住宿的生活用品,同時讓孩子自己安排按照學校的生活作息規律起居,重要的一點是,告訴孩子當孩子遇到自己單獨處理不了的事情時一定要向老師或者同學求助。
學會放手擺脫“分離焦慮”
要想擺脫“分離焦慮”,最主要的就是家長自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孩子不可能永遠在我們身邊,他們有自己要闖的天地,而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擺脫“分離焦慮”,親子關系也能更和諧穩固。
關于我們
市二院精神衛生科專家推介
敬 波
主治醫師,精神科執業醫師、內科執業醫師,農工黨黨員。陜西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預防醫學會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保健醫學會精神衛生與精神衛生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寶雞市醫師協會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心理咨詢師協會會員,寶雞市心理協會會員。精神心理科工作20余年,曾在陜西省精神衛生中心、西安交大一附院精神衛生科進修學習。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個人擅長: 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焦慮癥、抑郁癥、青少年情緒障礙、睡眠障礙、器質型精神障礙、老年性精神病、兒童精神障礙等各種精神障礙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成人、青少年心理障礙心身疾病,有自己獨特的藥物和心理治療方法。
市二院精神衛生科咨詢電話:
0917-3839317